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”的意思是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。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,容易受到嫉妒、指责。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”出自三国时魏国文学家·李康的《运命论》:“故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;堆出于岸,流必湍之;行高于人,众必非之。前鉴不远,覆车继轨。”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典故:...
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。韩愈,字退之,自称“郡望昌黎”,世称“韩昌黎”、“昌黎先生”。唐代中期官员,文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政治家。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被后人尊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。后人将其与柳宗元、欧阳修和苏轼合称“千古文章...
《己亥杂诗》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诗词,原文为:浩荡离愁白日斜,吟鞭东指即天涯。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《己亥杂诗》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。这是一组自叙诗,共315首。写了平生出处、著述、交游等,或议时政,或述见闻,或思往事,题材十分广泛,内容复杂,大多借题发挥,抨击社会。...
正确说法应该是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,意思是:磨刀花费时间,但不耽误砍柴。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,就能使工作加快。近义词: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 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故事:阿德、阿财两个樵夫一起上山砍柴。上山砍柴一定要早睡早起,才可以在天亮时抵达砍柴地点。阿德想:“多砍一捆就多一份收入,...
“萧萧梧叶送寒声”的意思是: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,送来阵阵寒意。“萧萧梧叶送寒声”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《夜书所见》。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。《夜书所见》古诗原文:萧萧梧叶送寒声,江上秋风动客情。知有儿童挑促织,夜深篱落一灯明。《夜书所见》古诗译文:萧萧秋风吹...
“留连戏蝶时时舞”的意思是: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。“留连戏蝶时时舞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江畔独步寻花·其六》,古诗原文:黄四娘家花满蹊,千朵万朵压枝低。留连戏蝶时时舞,自在娇莺恰恰啼。《江畔独步寻花·其六》译文: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,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。眷恋...
“春花秋月何时了”的意思是: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?“春花秋月何时了”出自李煜的《虞美人》,这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。古诗原文:春花秋月何时了?往事知多少。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...
《二十四节气歌》原文: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。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每月两节不变更,最多相差一两天。上半年来六廿一,下半年是八廿三。 春雨惊春清谷天的意思解释是什么?“春雨惊春清谷天”这句话是二十四节气歌的第一句,意思就是就是指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和谷雨...
《见与不见》原文:你见,或者不见我,我就在那里,不悲不喜。你念,或者不念我,情就在那里,不来不去。你爱,或者不爱我,爱就在那里,不增不减。你跟,或者不跟我,我的手就在你手里,不舍不弃。来我的怀里,或者,让我住进你的心里,默然相爱,寂静欢喜。《见与不见》的作者是谁?《见与不见》原名《...
“君问归期未有期”的意思是:您问归期,归期实难说准。“君问归期未有期”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《夜雨寄北》。这是作者身居异乡巴蜀时以诗的形式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(一说友人)的复信。《夜雨寄北》原文: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《夜雨寄北》翻译:你...